有段时间我好与父母争辩,他们让我朝东我偏朝西,因为我觉得自己长大了。 有一次,我和父亲起了口舌之争,父亲气得暴跳如雷浑身发抖,我也气得脸红脖子粗的,也不知从哪儿来的一股气脱口而出一句:“够了,你这么多年一直在以爱的名义挟持我控制我,我受够了!”
父亲听完怔住了,连续几天都没有说话。母亲在旁直叹气,女儿啊,你可算吵赢了,你真的出息了啊。
那种感觉比用刀子剜心还难受。
是的,或许每个人在青年时代,都会经历这么一遭。我们是那样不可一世,那么不知天高地厚,心里住着一头青面獠牙的小兽,觉得父母观念落后、见识狭隘,整天像个刺头儿一样活着,只要父母说两句不中听的话,立即伶牙俐齿回敬过去。
是啊,和父母争辩赢了仿佛瞬间可以得到一种膨胀的满足感,仿佛终于维护了自己的认知、价值观以及所谓的信仰。在这个过程中,父母含辛茹苦的付出被我们残忍地忽略了。
春节期间,总能听到好多年轻人埋怨,回去太有压力了,家里老人不停唠叨,问有没有对象啦,工资多少啊,买房买车没,等等。抱怨的同时,我们仿佛忘记了一个事实,那就是父母总在竭尽所能地爱着我们。
既然爱,为啥不能好好说话?
过年,和闺蜜聊天,说起父母她突然来了句:有什么不能忍的,哪怕父母说得不对又如何,他们又能陪我们多少年?
如果父母说:“孩子,你吃了吗?”
其实他们想说:“孩子,我想你了。”
如果父母说:“孩子你该找对象了啊。”
其实他们更想说:“孩子,我不知道还能陪你多少年,赶紧找个爱人成个家吧,这样我就能放心了。”
如果父母告诉你:“孩子,家里一切都好,你忙,莫要挂念。”
其实他们真正想的是:“我不能陪你一世,但我依然想知道你的消息。”
和老人说话需要技巧。
第一招,就是永远不要顶撞。即使意见无法接受,但顶撞之后造成的心理阴影想要弥补,甚难。
第二招,遇到嘴巴厉害的老人,要运用心理学巴纳姆效应。我有个朋友就深谙此道,当她婆婆对她横加指责各种抱怨时,她只默默地听着不做任何辩解,等老人气消了她跑过去对婆婆说:“妈,我知道你就是刀子嘴豆腐心。这么多年来,你为我们付出这么多,我心里清楚你是气头上才说气话,我才不会往心里去。只是妈,火大伤身,我挨骂事小,你气坏身子可就不值当了啊。”后来,她的婆婆逢人就夸媳妇通情达理。
第三招,生活没有绝对的好与坏,那些你不想过的生活不代表没有价值,记得说话时多肯定对方。
在老人面前,我一般都只说正面积极的事情。因为即使工作上遇到困难问题,说出来无疑会增加老人的焦虑,并且于事无补。
都说家有老人是个宝,能有老人在我们耳边唠叨,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啊!
注:文章来自《太原晚报》
评论